隨著經濟結構的調整優化和科學技術的加快創新,企業的發展方向愈加趨于精細化?!皢未颡毝贰钡钠髽I開始難以適應復雜的市場分工與交易活動,企業與企業之間的關聯性越來越強,為了優化資源配置,產業聚集度開始加強,繼而產業鏈招商逐漸形成。
目前,各地區都在如火如荼的開展產業鏈招商,但產業鏈在細分環節上較為復雜,各區域是不是有能力打造高端、完整產業鏈?在打造產業鏈的過程中,是否存在在誤區?
完整就是完美?
大家在看各個地區的產業鏈招商政策文件的時候,是否看到、聽到過“加快形成完整產業鏈”、“打造全產業鏈大格局”的目標?
各個地方有沒有能力打造完整產業鏈,其實是值得細細考量的。
浙江、江蘇這類經濟活躍的省,在資金、人員、土地、政策等方面資源充足,有足夠的實力與能力去打造一條或者多條完整產業鏈。但是,一些經濟薄弱的地區,為了擺脫困境,喊出“打造產業鏈,打造新引擎”的口號,也確實頗費一番心力招引項目進來,但后期企業服務、資源環境等影響企業發展的因素一旦存在缺失,企業流向其他地方也不可避免。
產業鏈的布局不僅是企業之間的供需關系,更是地區、區域之間的協同合作?,F階段經濟實力薄弱的區域不妨打開思路,將目光放到周邊大城市的產業配套中,以此為契機,開啟城市間的協同配合,加強本地的產業聚集度,繼而補鏈強鏈打造打造更加完整的產業鏈。
常熟就是一個在困境中求變、實現產業鏈升級的成功案例。初始,常熟受限于自身經濟體量,外資引進工作一直不順,為擺脫困境,常熟嘗試打開思路,圍繞周邊上海和南京兩座汽車重鎮,開展汽車配件企業的招商工作,經過不斷努力,終于引進了第一家日資汽配企業。隨后,常熟立即調整戰略,組建招商團隊,甚至常常由領導親自帶隊,針對外資汽配企業,展開招商工作。不懈的拼搏是不會白費的,如今,常熟不僅有汽配產業聚集,也有整車制造的企業入駐,汽車產業已經成為常熟重要支柱產業之一。
高端就是高定?
很多區域都將目標定位于打造高端裝備制造、生物醫藥、智能汽車、半導體等高端產業集群,卻忽略了自身的創新實力和人才實力。
高新技術產業一般都有前期投入大、發展周期長、人才需求量大、對科技創新要求高等特點,當經濟基礎薄弱的城市想要打造高端產業鏈時,要思考清楚,有沒有能力給企業提供足夠的資金、時間和高端人才,讓其成長。如果抱著急功近利的心態,盲目跟風,照搬其他地區的目標、政策,往往是行不通的。
當年,紹興柯橋擁有全國規模最大、產業鏈最完整的紡織產業集群,雖然后來因原材料價格上升、土地和勞動力短缺等問題,發展受到一定的制約。但柯橋政府并沒有放棄優勢,而是通過引進新材料、智能制造、文化創意企業,加強傳統紡織企業,在材料、生產效率和設計上的優勢,構建更高層級的紡織產業鏈,與企業共同發力,創造了新的發展動力。
南通啟東市則是發揚“五金”特色產業,從小五金修理、銷售到電動工具制造應有盡有,成為中國“五金”第一城。雖然他們的產業鏈不像人工智能、物聯網等產業那么“高端”,但盡顯啟東特色,成長為行業中的“冠軍”。未來,啟東可以依托“五金”產業鏈,逐漸開拓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集群的發展。
“鏈長制”就是萬全策?
近年來,“鏈長制”的概念逐漸火了起來,很多地區都開始推行招商“鏈長制”的概念。雖說,領導親自掛帥,能起到帶頭示范、統籌各地區、將規劃提高到更高的層面上去,有利于提升政府產業鏈服務水平和產業鏈與區域的融合。
但過度依賴“鏈長制”也有可能會產生問題,比如,領導說怎么干,底下的人就怎么干,而不懂得變化,又或者,萬一“鏈長”的決策不是完全適用的呢?
對企業來說,基于地方的供應鏈是很重要,但是供應鏈環節卻不一定都在本地。一個產業上下游和旁側的環節可能有很多,而企業在選擇供應商時,距離并不是唯一的考量標準,有可能企業挑選供應商的試錯時間就要2-3年的時間,所以并不是把產業鏈的上下游聚集在一個地方,企業的發展就可以“高枕無憂”了。
如果過度依賴“鏈長制”,政府就有可能因為一些指標產生“越界”行為,直接替企業做決策,很有可能影響企業發展,起到適得其反的效果。
深圳市創新的“鏈式服務”模式,給“鏈長制”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。深圳同時建立了“鏈長制”和“鏈主”企業,“鏈長”負責掛帥、統籌、制定規劃等工作,而“鏈主”企業則處于市場的核心地位,協調產業鏈上各個節點的活動,同時鼓勵“鏈主”企業聯合中小企業建立風險共擔、利益共享的協同創新機制。
近日,河南也開啟了“雙長制”,產業鏈群鏈長制和盟會長制并行,類似于“鏈長”和“鏈主”的關系。這一方式也能創造性的規避一些“鏈長制”的風險。